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小练习 湘教版选修5VIP免费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小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1/4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小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2/4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小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3/4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一、选择题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曾经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3题。冰岛主要火山与冰原分布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A.7,aB.3,bC.2,cD.1,d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A.高空西风带B.北大西洋暖流C.极地东风带D.东北信风带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A.全球沙尘暴肆虐B.地球表面气温下降C.温室效应加剧D.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解析第1题,火山活动属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应是岩浆岩。根据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判读出d是变质岩,1是变质作用。a应是岩浆,b应是岩浆岩,3应是岩浆活动,4、6、7应是重熔再生作用。c应是沉积岩,2、5应是外力作用,故B项正确。第2题,由于高空西风带的影响,将冰岛火山灰带向东南部的欧洲大陆。第3题,由于火山灰加大大气的浓度,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地表气温下降。答案1.B2.A3.B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4~6题。4.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5.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A.非洲、西亚B.南美、中亚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6.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尼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印尼、日本、韩国均为岛国或半岛国家,岛国与半岛国家河流通常具有短小流急的特征,因此不易形成洪涝,中国东部地区与印度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在河流中下游的滨海沿河平原,易形成洪涝灾害。非洲、西亚旱灾突出。日本、菲律宾、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答案4.B5.A6.C二、综合题7.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总人口(万人)建筑面积(万m2)地震中灾后死亡人数(人)伤亡人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m2)A127811974634762176.3103187789187B166883714873.4623416377C0.23362560.00087217.2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第(4)题,从灾害预报,加强抗灾、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4)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②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和加固;③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建设;④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小练习 湘教版选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