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春秋战国时期,临淄、咸阳等城市呈现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的景象,说明了这些地区()。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解析四方辐辏说明临淄、咸阳等城市成为人群聚集的地方,而民事末说明人民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因此,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城市成为商业中心。答案B2.“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全面掌握市的形成与发展。草市指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答案B3.下图是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图。下列对该图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市的四面应建有围墙B.集市必须定时开闭C.集市有专门官员管理D.市门内外店铺林立“”“”解析在汉代,对市的管理比较严格,市被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答案D4.开封是七朝龙都,要展示原汁原味的北宋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C.——“”在城内四方建立娱乐场所瓦子D.建立一座活字印书坊“”解析开封是北宋的都城,而坊、市要严格区分的规划符合唐代的史实,故选B。答案B5.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如右图)坐落于古京杭运河西岸,始建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合建。此会馆有利于研究()。①瓦舍发展史②清代外贸史③运河文化史④清代商帮发展史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瓦舍出现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是固定的娱乐场所,①与题干无关;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商帮的代表建筑,商帮侧重于国内贸易,②错误;③的说法可从题目坐落于古”京杭运河西岸一句得出;④说法正确。答案BB组(能力题)6.“《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A.中原市场繁荣B.驰道、驿站通畅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D.工商业市镇兴起“”“”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之中货物所交易也可以看出。答案A7.“”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B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没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A、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B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全面准确描述宋代的商业特征,据此可知B、D两项不够全面,而C项描述的是城市的商业衰落,也不是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唐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坊市有严格的界限,而到了宋代这个界限已被突破,表明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9.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中的苏州怀胥桥商市。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结合题干时间明清时期和地点苏州等关键词即可作出判断。答案D10.下列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徽州,晋商的活动范围在山西B.徽商和晋商都是贩盐起家的C.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还走出国门与外国人做生意D.经营范围广,财力雄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徽商、晋商的活动范围都遍及全国各地,海外诸国也曾留下他们的足迹。答案A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