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2.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3.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4.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答:唐朝。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皇子和中臣镰足。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3、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时间:7世纪中期人物: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建立: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探究二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归纳】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四、达标测试反馈矫正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C)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B)A.明治B.孝德C.裕仁D.德仁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C)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4、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C)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答: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