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课题圆的对称性教者张红娟课型综合解决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谨慎精神.重、难点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指导探索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关键问题垂径定理和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如何证明、运用教者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教者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复习回顾检查预习效果5分钟复习回顾:我们研究过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的定义是什么?1、教师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2、教师听取学术助理检查三单的预习情况。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研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2、学术助理向老师汇报全班同学三单的预习情况。3、学术助理提问《导读单》中的问题。4、学生积极回答《导读单》中的问题,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3分钟引入:圆是一个特殊的图形,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圆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圆还有其它特性吗?下面我们继续探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1、学生仔细倾听老师的陈述,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深度预习生成问题5--6分钟深度预习课本知识,对有疑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或做上标记,等待和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怀着对问题的探究热情走进课本知识学习,就预习中的见解、疑问等待和同学交流。合作交流问题探究8—10分钟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疑惑质疑解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1、教师深入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巡视。2、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和对问题的见解。3、帮助和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2、学生在学科长的组织下,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3、学生能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最终对问题达成共识,共享,共进。重点问题展示讲解12---15分钟同学们已经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你们是问题的战胜者。下面请将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学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2、教师做好组织、指导、示范,要求其他学生对结论进行评论。3、强调垂径定理的证明和具体运用。垂径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和证明。1、学生分小组热情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组内完善、补充结果。2、学生代表讲解时要清晰的叙述自己的思路。3、其他学生能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4、期望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参与展示的过程,能积极的接受新知。问题训练提升能力5分钟1、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反馈。2、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策略,分层指导。1、学生能独立自主完成训练。2、学科长能指导小组同学互相评价,并及时纠正存在问题。总结归纳升华主题2分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发表看法,畅谈本节课学习中的感悟与乐趣。教学反思1.11.学设计会侧重学生对新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采用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的手法去探求几何定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有较大的帮助。2.较好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师生在该节课的教与学互动性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机会;另外通过创新探索的内容,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圆的对称性》问题导读—评价单科目:九数16设计者:张红娟班级:姓名:周次:5编号: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