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基础巩固1.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的信息“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等信息分析,实际上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这是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相似()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魏源答案B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句言论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学以致用D.反对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可知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格物致知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B、C、D三项与题意不符。5.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二者在当时()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答案D解析韩非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6.习近平主席认为黄宗羲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而有学者则称黄宗羲为千古学者中对君主第一“狠人”。以下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工商皆本B.君主为天下第一大害C.经世致用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命题答案D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思想,既不是黄宗羲主张,也与“民本”“反君主专制”主题无关,故选D。能力提升7.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①民本思想②批判君主专制③经世致用④工商皆本⑤辩证法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能力。①⑤虽然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但在此前历史也曾出现,故不合题意。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扩大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为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百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仁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以上材料均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2)根据材料二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答案(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统治者和剥削者。政治倾向: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2)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