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案)第一条为了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及市容环境卫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本市农村为一般限制养犬区,其他区域为重点限制养犬区。本条例所称的农村是指不同于城市、城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包括各种农场、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区。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限制养犬管理协调机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各负其责:(一)公安机关具体负责养犬的登记和年检,查处无证养犬、养犬扰民、犬伤害人等行为;(二)农业部门负责犬类的检疫、免疫和其他相关管理工作;(三)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和街头流动售犬行为的查处;(四)卫生部门负责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狂犬病人诊治的管理;(五)工商部门负责对犬类经营活动的登记注册和日常监管。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本条例的配套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第五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当协助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养犬管理工作,可以召集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就本居住地区有关养犬管理事项依法制定公约,并组织监督实施。居民、村民应当遵守公约。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委托有关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文明、科学养犬培训、流浪犬收容等工作。第六条本市养犬实行狂犬病强制免疫、登记和审验制度。未经农业部门免疫、公安机关登记和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养犬。第七条重点限制养犬区禁止个人养烈性犬、大型犬;经登记,个人可养小型观赏犬。烈性犬、大型犬和小型观赏犬的分类,由农业部门确定并公告。第八条个人养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二)有民事行为能力;(三)独门独户居住。经登记养犬的,每户限养一只。第九条单位养犬,应当符合下列用途之一:(一)侦查、巡逻;(二)科研、医疗实验;(三)专业表演团体演出;(四)动物园观赏。经登记养犬的,必须有专门场所和安全、防护设施。第十条个人、单位养犬,须征得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同意,持县级以上畜禽防疫单位对犬进行检疫和免疫的证件,到指定的地点办理养犬登记,领取养犬登记证和犬牌。养犬应当缴纳年度限养费。年度限养费的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审批权限审定报批。孤寡老人饲养陪伴犬的、盲人饲养导盲犬的、肢体重残人饲养扶助犬的免缴年度限养费;饲养绝育犬的,减半收取年度限养费。养犬登记证每年审验一次。第十一条从事犬类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专门场所,应当取得农业部门的许可,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并向公安机关备案。从事犬类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在固定场所从事犬类展览、竞赛、表演、养殖、交易、美容、医疗等经营性行为。本市二环路以内,禁止举办犬类展览、竞赛、表演。重点限制养犬区,禁止从事犬类养殖活动。从事犬类交易,必须在公安机关指定的交易市场进行。第十二条经登记所养的犬,因出售、赠与、走失、死亡的,养犬人、购犬人和受赠人应在30日之内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或过户登记手续。第十三条经登记养犬的,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不得污染市容环境卫生;(二)携犬出户时,应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并随身携带养犬登记证;(三)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影剧院、医院、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但执行侦查巡逻任务和专业表演团体用犬演出的除外;(四)不得携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五)烈性犬、大型犬必须实行拴养或者圈养;(六)持防疫证每年定期到县级以上农业防疫单位为犬进行检疫和免疫;(七)办理犬类伤害他人责任保险。第十四条饲养未经检疫、免疫犬只的,由农业部门收容其犬,强制免疫,每只犬可并处50元罚款。第十五条无养犬登记证养犬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收容其犬,责令限期补办手续,每只犬可并处500元罚款。逾期拒绝补办手续的,没收其犬。第十六条重点限制养犬区内个人养烈性犬、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