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二、(·烟台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答案1.C2.C(·西安高三调研)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3~4题。3.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A.地势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而地面辐射量的大小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密切相关。选B。第4题,南极地区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选B。答案3.B4.B5.(·广东惠州三模)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可知该岛是海南岛,从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可知西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东北部,说明全年西南部晴天多于东北部。答案D(·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7.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6题,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气压甲>乙>丙>丁。第7题,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故M处为东北风。答案6.D7.A(·山西师范大学附中模拟)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8~9题。8.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9.下面四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8题,根据等值线的“凸高为低”规律,河流两岸气温较低,说明河流流经的地方等温线向高值凸起,该河流大致为南北走向。第9题,P地温度高,气压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而C项正确。答案8.B9.C(·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10.5日14时至6日8时,①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11.5日14时至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10题,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一直为高压中心,因此天气晴朗。根据等值线数值可以判断,5日14时①地气压小于1028百帕,6日8时①地气压大于1028百帕,且5日14时为5日一天中气温较高时刻,6日8时为第二天清晨,气温较低。第11题,看风向关键是要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③地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答案10.D11.B(·浙江六校联考)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读“近50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某季节0℃层的变化图”,完成12~14题。12.图示0℃层高度变化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相同时间0℃层高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A.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