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显与大雁塔的对称美——西安小雁塔介绍大雁塔周围建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来这儿的人很多,显得比较喧闹。小雁塔与大雁塔恰好相反,游客比较少,小雁塔显得格外安逸宁静。唐代宗派林立,寺宇古刹很多,佛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佛寺、佛塔的建造迅速发展,当时,长安地区就有佛塔100多座,不少佛寺为皇家所有,真是“名寺古刹遍长安”。唐时的长安城,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频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长安城的佛塔,对全国其他地方佛塔的建造都有着模范作用。大、小雁塔就是典范。小雁塔位于著名佛寺荐福寺院内。荐福寺坐北朝南,沿一条中轴线分开,小雁塔在大雄宝殿北面。因为交通的原因,现在进荐福寺的大门设在北面,游园的顺序和以前正好相反。也许这是小雁塔,而那是大雁塔的缘故,人们只喜欢看“大”的而不喜欢看“小”的,这倒让荐福寺更显得肃穆静谧。荐福寺原为皇家宅院,唐文明元年(684),高宗李治驾崩百日,睿宗李旦为其荐福,将此改为寺院,名为“大献福寺”。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寺名为“荐福寺”。义净于咸亨二年(671)年从长安出发往印度取经,走海路,取道广州,游中南半岛、印度洋东部各地30余国,历时25年之久。证圣元年(695)归国,女皇亲自出迎至洛阳东门。他带回400部梵文佛经,居于荐福寺内,荐福寺从此也就成了义净的译场所。第二年,荐福寺塔(小雁塔)开始动工。小雁塔和大雁塔一样,都是“民建官助”的方式修建而成。所谓“官助”,《三藏法师传》云:“朝廷旨谕,以‘七宫亡人衣物’相助建塔。”“七宫亡人”即指长安宫里那些已经死去的下等人,女性占大多数。小雁塔是“宫人”集资修建的,“宫人”是那些没有名份的宫女。唐朝宫女数量极多,命运悲惨。正如杜牧《宫人冢》所描写的那样: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景龙三年(707),荐福寺塔建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雁塔既是纪念爱国高僧义净的丰碑,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苦难生活的见证。小雁塔是密檐式佛塔的早期作品,影响了后来不少密檐式佛塔。小雁塔挺拔、柔美,与状硕、粗犷的大雁塔形成鲜明对比。它原为15层,因地震破坏,现存13层,残高43米。塔下是方形基座,基座上为第一层塔身,边长各为11.38米。大雄宝殿前的钟楼旁边悬有一口大铁钟,金明昌三年(1192)铸造。钟声响亮,声闻数十里,钟声每天荡涤着芸芸众生。秀丽的塔影,响亮的钟声,构成了长安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清人朱集义《雁塔晨钟》诗云: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常常有人到了小雁塔,坐在大雄宝殿前的长椅上,谈笑风生。若恰逢有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也来到这里写生,还能看见他们认真地描绘着这片净土梵音。和他们交谈后,方才知道他们是西安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双眼中,流露出希望与现实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但还要把理想放飞,追求生命的至高境界。大雄宝殿前的树林里,有鸟儿在吹歌,时不时还有钟声传来,好像是在无意之中演奏出的交响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美妙。得以在此与朋友同游,应该感恩于伟大的义净和尚。(作者:姚永柱)景点信息地址: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西安城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门票:荐福寺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18元,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12元,登小雁塔50元。开放时间:9:00-17:00(每天)交通:5、19、21、402路公交车直达。住宿: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市内有各种不同档次的饭店和宾馆,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就有不少的宾馆可供普通游客住宿,虽然不是很豪华,但也干净舒适,而且价格不贵,一般都在百元以下。风味美食:沿小雁塔门口的友谊西路往西走,过朱雀大街再往西走有一个三岔路口,转到红缨路上,路东有家羊肉面馆,卖的是陕北羊肉面,有大块的羊肉,挺正宗的。前面再走几步路西有家卖汉中热面皮的,里面除了热面皮外,还有很好喝的花生稀饭。小雁塔方位地图景点相关资料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