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VIP免费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_第1页
1/12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_第2页
2/12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_第3页
3/12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引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讨论、教学沟通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讨论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进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我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明《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二、教学对象分析说明这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并不是很难。本组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编排的教材。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特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可以采纳比较学习、表格学习的方法,老师及时点拨引导。设计合理的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教学过程:一、民居展示、导入新课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再同桌沟通。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沟通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了解客家民居特点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仔细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分客家围屋组、傣家竹楼组,先分组读、议,再相互沟通、补充。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完成填空后小组沟通,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沟通,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协商,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老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五、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假如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3、评议。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出示一组民居邮票,介绍来历: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进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3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