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群落(时间:45分钟)A组基础演练1.(·浙江金华月考)下列能量流动模型表示寄生关系的是()。解析选项B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分别为寄生在体内和寄生在体表;选项C表示的是竞争关系;选项D表示的是捕食关系。答案B2.下列有关顶极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度缺水的环境不能形成顶极群落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不是顶极群落C.北温带的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季相不同,但它是顶极群落D.弃耕的农田第一年长出许多杂草,是顶极群落解析极度缺水的环境也可以形成顶极群落,如沙漠;苔原植被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都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是顶极群落;弃耕农田的演替要经过禾草、灌木、乔木、森林的阶段,最终演变成顶极群落;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为顶极群落,如落叶阔叶林。答案C3.(·浙南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原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原生演替,在原本存在植物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答案B▲(·湖北孝感一模)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属于原生演替,B、C、D项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4.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仍可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此类演替隶属原生演替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稳定性都有所降低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该演替类型应属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由于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度增加,稳定性应增强。答案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解析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答案C5.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解题时,要弄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甲、乙、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D6.(·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1000m处物种丰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物种丰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