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不管是待人处事或是学习方面等。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掌声,大人的赞扬……他都会认为那是一种承认他是“好样的”表现。于是,他会更加努力地做这件事,甚至会达到执着的状态。在教育教学中牢牢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适当的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教书育人的旷目的。张琦,班里一个“两耳不闻课上语,一心只做自己事”的小男孩。说起他,可真是让人“伤脑筋”:做事会比别人慢半拍,跟他对话里总会“不好意思”地把头偏过,字迹更是不敢恭维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也听过“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话,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让他自己给它打上亮丽的底色不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吗?或许,这个孩子正是教育中的契机。于是,上课时关注、下课时留意……10月2日,还走访了他的家,了解了孩子的一些情况。原来,在家时,没有大人的“紧盯”,他往往做事会马虎起来:比如作业要等玩得过瘾了才会去做,写字时很马虎,家人也没有特别留意孩子的写字情况,于是,出现了字迹潦草的情况,甚至有时自己不认识自己写的字呢!不过,这孩子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会跟你这样说:“老师,我的数学学得很棒的!”“老师,我本来能写好的,可是我的卷笔机没带……”孩子真是可爱!“赏识教育”,正是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虽然看着他那粗粗的、黑黑的、不是那么清楚的字迹,也丝毫没有生气的理由,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嗯,老师相信你的!那老师先帮你卷一下铅笔,用老师卷的笔写字,你肯定能跟老师写得一样棒!”嘿嘿,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兴冲冲地接过我手中的笔,埋头写了起来……一次语文课上,学《有趣的发现》一文。在跟孩子们指导朗读,正好是我准备范读的时候,突然发现他正低着头忙自己的事。于是,故意叫了他:“请张琦帮老师来给大家范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你一定不要给老师丢脸哦!”我笑眯眯地跟他说。他先是一愣,我注意到了他的犹豫,他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我便不露声色地说:“我先让其他同学来念念,你可以想想如何读好。”在其他同学朗读时,我指导了该如何读,特别提到了轻声、停顿、重点词的朗读。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便正式让他来读。果真发现他听得很认真。在他读之前,我告诉全班的孩子:“你的朗读就是老师的朗读,你是代表我给同学们范读的!”他清了清嗓子,深吸了一口气(一点也不夸张),亮开了嗓子……果真!朗读达到了要求,其他孩子也鼓起掌来!此时,我也大加赞扬:“嘿嘿,果然是老师选的!我就知道你肯定读得很棒的!”他的眼早已眯成了一条缝。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便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中渡过了。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教育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需要老师这位编撰者来塑造形象。但这不仅仅是个靠想象就能编撰的故事,而是需要经过教育教学的砺炼,用心才能编写的真实世界。善思者才能成功,善扬者方会赢得孩子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