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作者:李旭超工作单位:陇县第二高级中学联系电话:0917——4600018二00八年五月20日例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陇县第二高级中学李旭超【关键词】:导入激趣灵活运用【内容摘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中巧妙的采用复习、创设情境、激趣、讲述作者佚事或故事、设问、播放歌曲和图片、朗诵诗歌、播放影视片断、出示对联和名言警句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不错,“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一堂课有个漂亮的开头,就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也就是说一堂课要有一个漂亮的导入。那么如何导入新课?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复习导入法所谓复习导入,就是在开课前通过复习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复习本文作者所作作品中学过的篇目,以此进入本课学习的方式。如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词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早在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学》,请大家背诵。如果说《沁园春.雪》表现了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气魄,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一首同一词牌的展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二、情境导入法著名教育艺术家张载锡先生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具有奇特的作用。他指出:“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把学生带入有意创设的美感情景之中,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和求知欲。”因而在开课出,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帮助其理解课文。如我在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设计了如下导语: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他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次感受一下这一历史时刻。三、激趣导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新课前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动力。如我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像,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了秋天的萧条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四、作者佚事导入法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五、设问导入法:导入新课时,设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争强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时,设计了如下导语: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保存了很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并简要概述一下它的内容?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