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细读)【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因为文章的语言质朴简单。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不是简单读读课文就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现在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父母的百般宠爱,他们很少知道感恩,也很少会顾及别人的心理感受。如何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实现文心与人心的和谐交融是本课教学需要突破的问题。【设计理念】整节课的预设与生成中,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心全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掌声”的魅力,感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残疾人和身处困境的人;要正确看待自己。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小英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作为五小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表示?(真懂礼貌,同学们用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老师从你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真诚与热情。)【教学流程】1/5一、认识“掌”字导入课题。1、认读、理解“掌”字,并用“掌”字组词。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掌声。(指导“掌”字的写法。)3、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掌”字是本课需要掌握的一个汉字,这里让学生认读、理解是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掌声”所承载的含义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理解“掌声”的内涵做铺垫。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质疑能力。】二、初读课文,感知“掌声”的含义。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体纠正。)2、检查词语情况。落下、身处困境。(指导“落、处”的读音。)点拨:落(lao)下:留下的意思。口语中读“lao”。身处(chu)困境:和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让学生练习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残疾、骤然、犹豫、忧郁(区别“犹、忧”两个字的读音)热烈、持久、经久不息(描写掌声的词语)默默地、慢吞吞地、深深地(描写神态的词语)3、快速标出自然段,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①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做到正确、流利。②听的同学要认真,发现读的不正确,不流利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和提醒。4、展示朗读: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指导概括方法。)【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悟。即是培养朗读能力的过程,也是读中识字的过程。扎实落2/5实《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的含义。(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的变化。1、学习第1自然段。(1)学生自由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英原来什么样?(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总是”、“默默地”意思,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3)指导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默默地”、“不愿意”两个词声音稍微低些。)2、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小英现在什么样?(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忧郁”、“……”的意思,体会小英的活泼、自信。(3)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英的活泼、自信。3、小结:对比的写法,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认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前后对比,体会小英情感的变化,进而领悟“掌声”的作用,感悟对比写法的好处。】(二)品读重点,感悟掌声的内涵。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掌声的语句。画好后读一读,两次掌声分别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