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陕柴小学梁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能否正确地阅读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低年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年段,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那么对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段尤为明显。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识字量很少,而且平时在家的阅读也很少,一般都是家长讲故事给孩子听,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在一开始做作业时,也都是老师帮助其读题目、分析题意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导致一些学生平时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在测试中成绩却不理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又一次任教低年级数学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开始学生还没认识拼音时,我让学生用铅笔头点着字,我读一个,点一个,然后老师再完整的读一遍,接着请学生也完整的读一遍题目。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我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满满黑板的写,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做题前不阅读教材,导致数学课本变成了习题册。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学生的学习依据。在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例题、习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对“凑十法”是第一次接触,而数学书本上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在学生没有想出“凑十法”时,我让学生阅读数学上的例题,指导学生理解凑十的含义。当然如果教学内容是想让学生先自己探索的,那么在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先不看书,但可以把阅读的环节放在探究之后,把知识整理一下,更加的系统化。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的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这是正常的。老师可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反复地读,边读边思考,逐步理解内容。阅读到关键性的词句时可以圈圈画画。如鸭有6只,鸡比鸭多4只,鸡有几只?可以根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少的要求在关键句下面划一划,写一写。三、培养学生解题前阅读题目的习惯在作用时,常发现学生题目读一半,就想当然的开始解答,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学生和老师有时还把这类错误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学生没有把题目读完整,对题目一知半解。例如:有这样一道检测题:100个一是()个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100个一是(),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100。这样填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连题目也没有完整地阅读一遍就开始解答,又怎么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