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板书:课题、作者),完成本课教学需要2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此文选自于《鲁迅全集》第六卷,是鲁迅先生就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所撰写的一篇杂文。鲁迅的杂文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能力目标: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德育目标: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遗产。(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比喻的论证方法。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说教法>:提问式教法、合作探究法、研读法。(教法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重难点明确,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说学法>: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课后练习。(《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教学手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运用中我还会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说教学过程>(略讲)喻体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本体)(文化遗产)(精华部分)(利弊互见部分)(利弊互见部分)(无益的旧形式)(无益的旧形式)(腐朽没落的东西)鱼翅(精华部分)吃掉,不宴大宾送药房,不弄玄虚送一点进博物馆,大部分毁掉驱散(吸收)(批判地继承)(保存文物、废弃)(屏弃)新宅子(民族新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三、学习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四、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第二课时一、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二、继续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三、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请同学简介作者.。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部分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