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浅谈直觉思维现状及对策摘要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个公理就是基于直觉。可见直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呢?在某程度上,我们仍然做得不够。在做题过程中仍凭直觉去下结论的现象,在七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因此,如何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克服不良影响,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关键词:直觉思维现状对策提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直觉思维很常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直觉思维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谈谈我遇到的一些情况和处理方法,望同行们多多指点,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只有大胆猜想,没有小心验证的习惯。很多数学问题学生往往只凭视觉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而教师往往也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由于答案对了,忘了去追问什么;亦可能是因为答对了,以为他们都明白了。例1.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你熟悉的平面图形(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29)例2.小明和小丽只有一张电影票。小明说:“我们转下面的转盘,只要转到红色区域电影票就归你,否则就归我。”小丽不愿意,你认为为什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229)例3.(2008年青岛中考试题)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以上例题很常见,学生一看便可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如果认为学生都得到正确答案,以为学生真正明白了,不去调查学生怎样想的,不去调查学生是怎样论证的。这样学生就无法养成比较严密的思考习惯。例4.下列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154)学生容易得出错误的答案,DE∥KJ.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已经养成了只凭直觉得出结论的习惯,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验证”这个概念。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深入调查学生是怎么想的,要强调对观察得到的结论,要借助学习工具和经验去验证。如例2,我们应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是运用量角器去量一量红色区域圆心角的大小,或反向延长红色区域的圆心角的一边,可以发现圆心角的一边小于180度,从而得出它的面积小于其他两种颜色的面积之和。)如例3,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去折一折来验证。如例4,应引导学生先猜哪些是平行的,然后运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用推三角形的方法加以验证。例5.(06鄂尔多斯)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在这个问题中,一些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共同探索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于是我让他先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告诉他:“如果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不妨把对称轴画出来。”他很快就画了出来,我让他再思考一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仍然坚持认为是轴对称图形(这就是“只凭视觉去下结论,没有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通过动手折一折来验证”的一个例子)。最后,我要求他动手沿着他画的对称轴折一折,看一看是否重合。他经过反复尝试才发现无论怎样折亦无法重合。没想到原来认为会重合的点跑到其他地方了,这才恍然大悟。通过提问发现,其他同学虽然对轴对称图形定义基本理解,也有把平行四边形沿对称轴“折了折”,但不过只是停留在脑海中,这虽然有验证过程,但只是形式上的验证,没有达到“小心”的程度。因此,教师不要认为答案对了乐了,而忘记问为什么。既要培养学生要有验证的习惯,还要有小心验证的习惯,确保验证不要流于在形式上。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只停留在视觉上,不会利用数学结论作出推理论证。例6.如图是一个四边形,在各边任意取一点,顺次连接它们,想一想你得到的图形的周长与原四边形的周长哪个大?为什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142)这个题目,学生看一下就得出了结论:新的四边形周长小于原来的四边形的周长。当你问为什么时,就有不同答案。第一种:是看出来的。(我问他在答题时,是不是这样写“解:得到的四边形周长比原来的四边形的周长小。理由是看出来的.”当时大家都笑了觉得这样答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第二种:新的在内部,所以小。(这类学生错因就在于他运用自己的“结论”去回答问题,运用不是数学的“依据”作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