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分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二、教材分析本课时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六、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教具八、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出示画面:(喜洋洋与懒洋洋的家)师:你们是喜欢谁的家呢?生答略(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师举例:出示图片(糖果图)生举例(略)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二)探究新知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生答略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三)课堂巩固1、课本29页练习七第2题。①师:小朋友这么多卡片,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呢?②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③分的结果有以下可能:按水果的种类分,按卡片的形状分。④涂一涂,填一填。(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第29页练习七,第1题。第30页练习七,第3题。(六)板书设计按不同标准分类气球分类:按形状分按颜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