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三个时期:一、少女时期少露文才,生活环境优雅。两首《如梦令》反映了年少时的欢愉。鉴赏:这首词是作者追述往事。词中回忆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洋溢着青春气息和生命活力。背景:背景: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很简单。【今译】【今译】昨夜风急雨骤,深深的睡梦也未解去残酒。昨夜风急雨骤,深深的睡梦也未解去残酒。轻轻的问一声那卷帘人,她却说:“海棠花依旧。”轻轻的问一声那卷帘人,她却说:“海棠花依旧。”“唉!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更肥,而红花残瘦。”“唉!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更肥,而红花残瘦。”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二、少妇时期《一剪梅》《醉花阴》背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背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出外求学。这首词李清照赵明诚出外求学。这首词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抒发词人重阳节独守闺中孤寂苍凉的心境三、寡妇时期金人南侵,“靖康之变”,赵明诚染疾去世,漂泊江南,再嫁非人,离异。孤苦伶仃度过悲惨的晚年。如《武陵春》《声声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找词眼:大胆吟诵,自读感悟愁什么?结合背景加以分析亡国之痛孀居之悲飘零之苦晚景之凄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愁绪的?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感受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苦无告感情基调:哀婉凄凉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一连用十四个叠字,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思考:这三句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间接抒情: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过雁黄花雨梧桐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结论:淡酒更添浓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物是人非的悲凉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这些意象包融了作者晚年生活所有的凄苦和不幸。作者是一层层、一件件地把它们展现出来,就像是哀怨地向读者诉说自己历经丧乱、家破、夫亡、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读来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