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探析摘要: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均等化服务理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文章从顶层设计、均等化内涵、建设现状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举措。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图书馆;服务1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解读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初具雏形[1]。次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走向和谐理性发展的新时代。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均等化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20XX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目标[4]。20XX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由此可见,我国对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笔者以“公共图书馆”“均等化”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研究文献200多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从2008年开始受到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此时学者们探索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布局等。自20XX年起,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在20XX年达到高峰,20XX—20XX年间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均等化服务的路径选择。20XX年后,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有所减少,研究领域扩展到均等化服务模式的构建第1页共5页等方面,研究成果逐步走向深入。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相关的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论文也较多。2.1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阐明:“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女士将其简明而全面地表述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6]。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表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图书馆致力于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学者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林碧英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就近获取知识、信息、文化资源及其他图书馆服务[7]。洪凯认为,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是指公共图书馆能够为所在社区公众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众公共文化权利的平等[8]。张正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保障广大群众平等地享受图书馆服务[。9]。笔者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在同一标准上实现机会的均等。2.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主要面临财政和立法保障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10]。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公共服务、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XX年全国人均购书费最高地区(7.65元)与最低地区(0.27元)之间的差距高达27倍[11],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服务均等化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施行。例如,20XX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国家财政对免费开放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国公共图书馆向服务均等化目标迈出了坚实而具有跨越性的一步。据统计,20XX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53家,与第2页共5页20XX年相比增加了77家,增长率为2.5%;20XX年,国家投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