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课教学中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思考摘要:普通高校依托“军事课”教学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而爱国主义是现代国防意识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寻找军事课教学中现代国防意识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是高校军事课教学的一项新课题。关键词:现代国防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契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a)-0169-011军事课(含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的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已经成为每一个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现实课题。1高校军事课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民族意识和人民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鼓舞民众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2]一个人有了深厚的爱国之情,便会有远大的报国之志、切实的报国之行。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贯穿于国家民族存在的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它,中华民族才得以能够战胜一场场民族劫难;正是因为有了它,中华民族才得以能够创造不朽的历史业绩。可见,有了爱国主义精神,就会把国家的兴衰安危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维系在一起,它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也是国防之魂。因此,寻求军事课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培养现代国防意识意义重大。2高校国防教育中军事课教学与现代国防意识培养2.1高校军事课的目标要求军事课(含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它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与军事技能,增强现代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观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储备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2.2现代国防意识培养现代国防意识形成的基础是对现代国防科学内涵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现代军事和战争意识这种纯军事的“显对抗”方面的认知,其中还包含了现代科学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尚武意识等方面的情感。现代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一种理性思维。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是以建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基础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对于现代国防观念的一种肯定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积极的群众性心态。[3]高等学校是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除了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鲜明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经验来看,地方普通高校已经成为培养未来信息时代后备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通过军事课教学,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主力,培养良好的现代国防意识之前提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核心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国防意识的重要切入点是培养大学生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5]正是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3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培养与爱国主义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育的契合3.1现代国防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情感的最高层次,也是所有社会情感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