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美》教案设计VIP免费

《论美》教案设计_第1页
1/4
《论美》教案设计_第2页
2/4
《论美》教案设计_第3页
3/4
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论美》教案设计西平县杨庄中学于洁2008年11月《论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怎样宽题狭做,集中谈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2、懂得要把握主旨,就要先辨明论题;3、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生美、世界美的主题,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升华人生境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美(回忆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我们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提示:(1)容貌之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陌上桑》“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曹雪芹《红楼梦》(2)神态之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3)形体之美“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4)风度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黄庭坚(如果你很平凡,优雅的风度能让你出类拔萃;如果你很优秀,翩翩的风度能让你卓而不凡。)(5)德行之美“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周敦颐《爱莲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美在于他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美在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2.师总结:大家说的都不错,有容貌的、神态的、心灵的等等。美有很多种,而且关于美的人物形象的阐述真是不胜枚数,那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人的美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二、品美(研读课文)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放声自由朗读)师说:这是一篇议论文,读完课文,你们有没有找到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论点?提示:美德最美2.好的文章是需要慢慢品味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下面再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范读一遍。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作者围绕着中心论点是如何一步步去论述的?提示:提出论点(美德最美)——从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来论证美德的重要——从画家无法画出最高的美来论证美德胜于外在美——从有些老年人显得很可爱论证了美德之美——外形美难于保持来论证了美德的重要。3.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美德最美的”?提示:举例论证:举例能使人信服。“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两位画家……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印授着愧悔的往年”比喻论证:能使枯燥的说理文章显得生动有趣。“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对比论证:观点更为鲜明突出。老人与年轻人作对比“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作对比。4.师总结。三、评美(思维拓展)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学课文中的美的人物几乎都是完美主义者或拥有美的心灵或拥有美的外貌,或两者具有。其实人是一个复杂体,人性是由许多方方面面组成的,绝不是这两者简单的组合,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天龙八部》,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大家肯定已经烂熟于心,那就是阿紫,阿紫出身藏污纳垢的星宿派丁春秋门下,虽然也聪明过人、美貌如花,但心如蛇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美》教案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