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趁势的出现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C[由“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2.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不做卫星国”应是指()A.避免卷入军备竞赛B.避免参加各种国际组织C.避免参与国际活动D.避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D[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内政外交上追求独立自主。题干中戴高乐的言论就是这种追求的反映,故选D项。]3.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C[从漫画标题“欧洲,即我”以及戴高乐头戴皇冠等信息可以判断,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不是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故A项错误,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美苏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图片只涉及英、法、德、意等国家,不能说明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故D项错误。]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示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为扶植,是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美国之所以改变策略,是要把日本变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高了。]5.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日本()【导学号:84162178】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A[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调整其外交政策,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当时日本的外交仍然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外交上没有摆脱美国的影响,没有实现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日本的外交客观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但没有主观上的挑战,故C项错误;日本还没有取得政治大国地位,故D项错误。]6.“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日本民众对国际社会的不满情高涨C[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故A项错误;日本要求获得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体现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企图,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说“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但没有反映出不满情绪高涨,故D项错误。]7.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导学号:84162179】A.北约B.华约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C[材料反映出该组织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由此可知,该组织为不结盟运动。]8.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A.非集团、不结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