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测试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全盘集体化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2.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固定粮食税是解决措施,而非“引发”,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建立生产合作社,与材料中“俄国的某项政策”不符,故D项错误。3.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C)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解析:材料中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说明他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4.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这句话实际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B)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正确。5.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A)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解析: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之后,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A项即是新经济政策,故选A项。6.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D)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析: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7.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不朽名著《生存与命运》,详细记述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社会状况。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是(D)A.工业生产部门被全面控制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解析: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不是斯大林的举措,故正确答案为D项。8.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C)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表明苏联斯大林模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