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5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5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5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近年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B.电报C.报刊D.电话解析B、D两项为通讯工具。报刊在19世纪中前期出现,到19世纪末才出现电影,继报纸、广播和电影之后出现互联网。答案C2.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解析A、D两项太绝对化;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的专门报道,体现了报纸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的功能。故应选B项。答案B4.电视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大众传媒,电视的出现()。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②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③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而是相互并存,故排除带③的选项。答案D5.1919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的方式是()。①用飞机传送信件②通过发电报的方式③打电话④依靠驿站和通信局传送信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电话是1882年传入中国;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此时在中国也都已出现;而④所述通信方式已经落伍且不适合紧急情况。答案C6.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CB组(能力题)7.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可判断。答案D8.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答案C9.2008年12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A.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B.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C.我们应该远离网络D.可以杜绝垃圾信息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故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能体现题意。人们对待网络信息正确的态度应是辨别使用,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