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2选择题专项练——目的、影响类1.(2019·百师联盟冲刺二)《左传》记载有关贵族姓氏由来时指出,“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一族演出许多姓,一姓又演出许多氏,一姓分掌许多国。贵族与宗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该记载意在强调()A.贵族利益要服从宗国利益B.西周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姓氏是奴隶主贵族的专利D.分封诸侯以宗法亲疏为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贵族与宗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可知体现的是贵族利益要服从宗国利益,A项符合题意。西周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统治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姓氏是奴隶主贵族的专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分封诸侯以宗法亲疏为基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2019·安徽芜湖5月模拟)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这些措施()A.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B.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C.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D.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的“惠商”政策使得汉朝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文帝的“惠商”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政策,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3.(2019·安徽安庆二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褊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A.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B.门第存在的合理性C.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D.人才选拔的开放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可知,门第对于当时传统文化之保存有其贡献,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故选B项。材料主旨强调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未涉及选官制度和儒道纷争,排除A、C、D三项。4.(2019·湖北荆州三模)唐初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即为政事堂的设置。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巩固君主专制B.广泛延揽人才C.提高行政效率D.实行部门牵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初首席宰相更换频率较高,其目的在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正确。首席宰相轮替频率和延揽人才无关,排除B项;高频率的轮替会导致政务程序生疏,不利于行政效率提升,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政事堂内部首席宰相权力的制约,并未涉及多个部门,排除D项。5.(2019·江苏四市二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思辨化,故B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果,排除A项;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旨在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不会扩大道教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排除D项。6.(2019·天津重点中学二联)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