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氧化还原反应1、把铜粉放入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塞紧试管塞,振荡后发现试管塞越来越紧,且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近乎无色)溶液,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塞越来越紧,是因为反应消耗了大量O2B.打开试管塞前Cu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测定O2的含量【答案】C【解析】振荡后试管越来越紧,属于减压状态,说明试管中的O2参与了反应。化学反应为:4Cu+8NH3+O2+2H2O→4[Cu(NH3)2]OH;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说明+1价的铜被氧化成+2价,[Cu(NH3)2]OH→[Cu(NH3)4](OH)2。根据铜粉质量可以测定试管中O2的含量。故C选项错误。2、一般情况下,铜粉不溶于稀硫酸,但添加某物质后,则可反应生成硫酸铜(必要时可以加热)。加入下列物质时,肯定不能促使铜粉溶解的是()A.H2O2B.FeCl3C.O2D.FeCl2【答案】D【解析】在酸性溶液中H2O2可氧化铜,在酸性溶液中并在加热条件下氧气可氧化铜,FeCl3可与铜反应,因此选D。思路点拨:本题根据铜的性质及H2O2、FeCl3、O2的氧化性作答。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KClO3+H2C2O4+H2SO4→ClO2↑+K2SO4+CO2↑+H2O(未配平)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H2C2O4的氧化性比ClO2强B.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C.ClO2是氧化产物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B【解析】4、锑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①2Sb2S3+3O2+6Fe=Sb4O6+6FeS②Sb4O6+6C=4Sb+6CO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B.反应①中每生成3molFeS时,共转移6mol电子C.反应②说明高温下Sb的还原性比C强D.每生成4molSb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答案】B【解析】5、2008年9月,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航天飞船中的某些系统采用固体燃料作动力,其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Cl2↑+2O2↑ΔH<0。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高氯酸铵分解时会转移14mol电子B.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是熵增加的化学反应【答案】A【解析】6、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C.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mol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mol≤ne≤amol【答案】C【解析】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可得1×c(Cl-)=1×c(ClO-)+5×c(ClO3-),c(ClO3-)=2,则溶液中=,正确;B.在反应后的产物中Cl元素与K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因为n(KOH)=amol所以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正确;C.改变温度,若产物中被氧化的Cl完全变为KClO3,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可知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mol,错误;D.改变温度,若氧化产物完全变为KClO,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amol;若完全氧化KClO3,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amol,所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mol≤ne≤amol,正确。7、Cu+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若检验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应选用的试剂是()A、浓硝酸B、浓硫酸C、稀硫酸D、稀硝酸【答案】C【解析】8、根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此反应中,O2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O2(PtF6)则转移1mol电子D、在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答案】C【解析】9、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卤素互化物。其化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