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八)期中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列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2.“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关于循环的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B.传统观念C.儒家思想D.自然现象3.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距今7000—8000年)遗址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A.棉B.麻C.毛D.丝4.《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D.铁器牛耕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5.《唐会要》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稍苦于百姓,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6.《三国志·韩暨传》中写到:“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付倍于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A.灌溉工具B.农耕技术C.冶金工具D.交通工具7.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准确的是()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8.“麦哲伦十字架”位于宿务岛东方的马克坦岛上。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现在立于宿务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见右图)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完成了环球航行B.证明了地圆学说C.传播了西方文明D.带来了殖民灾难9.萨拉丁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意大利阻断了商路B.美洲黄金的大量输入C.政府进行对外战争D.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1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11.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12.“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和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13.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4.“1868年进口棉纱为54212担,到1894年进口达1159596担,增长了20多倍。……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