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解放战争时,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国统区的经济崩溃答案:C2.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政策代替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渴望得到土地B.解放农村生产力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巩固解放区政权的需要答案:C3.《中国土地法大纲》中的规定不包括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D.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答案:D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制定的土地政策与抗战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答案:A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与敌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向外线作战答案:D6.人民解放军之所以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A.群众基础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作战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答案:B7.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是在A.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时B.开始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时C.取得辽沈战役胜利时D.取得淮海战役胜利时答案:C8.大决战前夕,国民党军事部署的最大特点是A.全面防御B.重点防御C.分区防御D.固守中原答案:B9.在三大战役中,陈毅、粟裕参与指挥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D1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A.1947年12月~1949年2月B.1948年5月~1949年1月C.1948年6月~1949年8月D.1948年9月~1949年1月答案:D11.三大战役中,对首战突破口的选择非常正确,这些突破口是①辽沈战役中的锦州②淮海战役中的徐州以东③平津战役中的天津④平津战役的张家口⑤辽沈战役中的长春⑥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答案:A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②③12.陈毅在谈到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根本原因是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解放军作战方针的正确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答案:D13.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多少排列,其正确顺序为A.辽沈、淮海、平津B.淮海、平津、辽沈C.辽沈、平津、淮海D.平津、辽沈、淮海答案:B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辽沈战役发起前,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主攻方向应指向北宁线,“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沈阳、长春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毛泽东在军委的电报中特别指出“这一切的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攻克锦州”。要求东北野战军“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一再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为了取得战略决战全面、彻底的胜利,他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并将辽沈战役首攻地点定为锦州。锦州是通往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在陆上唯一的物资补给基地。先解放锦州等于关上了东北大门,造成“关门打狗”之势。虽然打锦州比打长春、沈阳要难得多,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军迅速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材料三:沈阳、锦州地形交通示意图请回答:(1)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指示东北解放军要首先攻占锦州?试从地理条件和哲学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答案:从地形上看,锦州南是海洋,北为山地,是连接东北与华北铁路线的咽喉重镇,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在陆上唯一的物资补给基地。攻占锦州,控制京哈线,既便于我军部队的快速运动,又能截断国民党军队的退路,关上东北大门,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从哲学上看,锦州在整个辽沈战役中处于关键的位置,是整个战役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