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察举制D.郡县制4.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A.推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分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D.实施中央集权制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6.“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7.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诸子功臣缓解内部矛盾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9.“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文字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10.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A.儒学独尊B.国家财政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12.翻阅古文献中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1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14.自秦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帝集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下列史实与这一方式不符合的是()A.汉代形成“中朝”B.唐朝设立三省六部C.明成祖设立内阁D.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15.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6.下列言论反映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是()A.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D.读书万卷不读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