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道德发展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方面三阶段1、三个方面(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实用(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的发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2、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1.5岁-7岁)(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岁-10岁)(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岁-11岁)自律道德阶段:根据已有的主观价值进行判断的道德认知阶段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追随者道德两难故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第三水平:后习俗或者原则性水平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天真的利己主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利和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前三章总结图式、适应、同化、顺应等概念;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理论的提出;心里社会发展八阶段)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科尔伯格道德推理三种水平六阶段……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第一节智力理论与教育一、经典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依靠这两种因素2、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一般智力因素应该是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大多是先天的。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如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依靠后天的学习和经验。3、瑟斯顿的群因素论4、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5、阜南的治理层次结构模型二、现代智力理论经典智力理论将智力视为人脑的内部特征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的理论现代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对智力的内部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社会和学校教育仅重视言语智力和数理智力。而对其他类型的智力关注较少;全方位发展学生智力,多角度激励学生,高程度提供成功机会。第二节创造力与教育创造力:相对于个体或社会,产生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它存在于任何个体中。灵感: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新颖的形象、概念或思想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型教师;开放性课堂;合适的家庭教育氛围本章总结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卡特尔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正确看待智力测验正确看待创造力与教育第五章特殊学生特殊学生又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一般是指身心发展处于正常发展规律范围之外的学生。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智力超常或低常的学生。广义:智力发展水平超过或低于正常水平及各种感官、肢体和品德有缺陷的学生狭义: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如盲、聋、哑和智力低常及言语等有缺陷的学生。1、智力落后: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表现出适应性行为的障碍,并且发生在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商(IQ)在70分或者70分以下者。2、情绪和行为障碍:又称行为障碍,由不明原因所导致的人际关系障碍,或者不适宜的行为和情绪,或者不愉快或压抑感,或者各种生理不良症状和恐惧反应。3、学习困难:在我国,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判断标准(1)个体的智力可能接近正常也可能在正常水平之上,其潜能和成就之间有严重的差距,取得的成就低下;(2)学习困难不是由智力落后、感官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和缺乏学习动机等因素造成的;(3)学习困难学生无法在正常的学习条件下从事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才能取得学习成功。4、感觉和躯体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躯体障碍第二部分学习心理第六章: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第七章:学习的认知观第八章: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第九章:复杂的认知过程(上)第十章:复杂的认知过程(下)第六章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第一节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首先研究,它关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