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一、基础巩固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荒芜(wǔ)宿命(sù)剥蚀(bō)连篇累牍(dú)B.坍圮(qǐ)亘古(gèn)熨帖(yùn)强人所难(nán)C.炫耀(xuán)猝然(cù)恪守(kè)藏污纳垢(gòu)D.归巢(cháo)嘈杂(cáo)缥缈(piāo)声名狼藉(jí)【解析】A项,荒芜(wǔ)——荒芜(wú)。B项,坍圮(qǐ)——坍圮(pǐ),熨帖(yùn)——熨帖(yù)。C项,炫耀(xuán)——炫耀(xuà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狂妄仓桑衰败失魂落魄B.坎坷余暇步履肆意雕琢C.脾气荒芜安祥身临其境D.聪蕙羞涩荒辟猝然去世【解析】A项,仓桑——沧桑。C项,安祥——安详。D项,聪蕙——聪慧,荒辟——荒僻。【答案】B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迂回曲折、错综细密的东方思维模式,使我们深谙声音的奥秘:我们听得出大音希声的意境、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弦外之音的分量,我们善于运用声东击西、指鹿为马的战术,也会在点到为止的留白中,不动声色地享受“此时无声胜有声”带来的精神满足。这就是中国人关于声音的众多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奥妙无穷的哲学之一。A.弦外之音B.指鹿为马C.留白D.其实【解析】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与“声音的奥秘”、“奥妙无穷”等语境不合,应改为“指桑骂槐”。A项,弦外之音:比喻话里间接透露的、没有明说的意思。C项,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D项,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际油价在第三季度之所以一改第二季度颓势出现大涨,主要原因是全球央行的协调行动以及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的。B.抗生素的分级使用,有利于医生规范用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能减少患者产生细菌耐药的程度,有利患者健康。C.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气质和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D.社会转型时期,新情况、新课题层出不穷,老问题、老矛盾亦有新变化,这些必须依靠深入调研才能发掘、梳理、归纳、提炼、升华,最终产生滋养前行的智慧与力量。【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掉“主要原因”或“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程度”改“情况”。C项,成分残缺,“无疑”前加“航母的投入与使用”。【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5~7题。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5.文中连续用了六个“譬如”,是按怎样顺序安排的?这六个“譬如”印证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连续用了六个“譬如”,是按时间或季节顺序安排的。(2)这六个“譬如”印证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