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角度鉴赏诗歌的形象题组一人物形象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qīn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答: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李白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1)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答:(2)苏轼曾言“太白诗飘逸绝尘”,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飘逸”表现在哪里。答:答案:(1)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向往隐逸生活;与郑少府志同道合、感情深厚。(2)从写景看,本诗描述白鹭四散飞去,散落青山,好像下到青山上的几点雪,十分轻盈飘逸;从写人看,“我”不辞路途遥远寻访友人,不想没有见到友人,就又回到陵阳钓鱼,行踪飘逸,性情洒脱;从语言风格看,以“我”入诗,率真自然,毫不隐晦自己的性情,清新飘逸。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题目: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我们在答题时,常常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很少使用鉴赏诗歌的术语。这虽然是细节性问题,但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分数的高低。例如“闺怨诗”“幽怨哀伤”等词语就是常用术语。答案: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刻画了一位因与丈夫或意中人别离而生悲怨的女子的形象。诗中写的是“梦不成(睡不着)”之后的所感、所见、所闻,表现了女主人公幽怨哀伤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答:(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答:解析:(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2)考查诗歌中人物的形象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解答此题时,关键是如何读懂诗歌的内涵,考生可以从诗歌的题目和诗中情感色彩浓厚的“恨”“摇曳”等词语入手,体味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形象。(3)做炼句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句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