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能正确叙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肛裂和痔的临床表现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合理制定结、直肠疾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教学重、难点:结肠、直肠、肛管疾病的护理•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课时:2.5课时•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提问导入新课肛裂•肛裂(analfissure)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为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多见于青中年人,好发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肛裂【病因和发病机制】•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排便时的机械性创伤是大多数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的肛尾韧带伸缩性差、较坚硬,此区域血供亦差;•肛管与直肠成角相延续,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最大,故后正中线处易受损伤,这些也是导致肛裂的原因。【病因和发病机制】•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前哨痔”。因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临床表现】•疼痛:排便时有剧痛,可持续超过lh,便后可迅速缓解,至下次排便时再次剧痛。缓解期可持续数天至数周,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出血: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到少量血迹。•分泌物形成较久的肛裂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四、检查•肛裂病人严禁作直肠指检。肛门视诊在肛管的后正中线可发现溃疡裂隙和前哨痔和肥大的肛乳头即肛裂三联征。【辅助检査】•肛门检查:可发现后正中线有一单发的纵行的梭行裂口或溃疡。•已确认为肛裂者,一般不宜行直肠指诊或肛镜检查,以免增加病人痛苦。【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原则是是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软化大便,促进局部愈合。具体措施•①肛门坐浴治疗:便后用温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②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润肠通便。③扩肛术治疗即局麻后,润滑双手示指,轻轻插人肛门向两侧扩张,保持5分钟,以解除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则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内括约肌切断术或肛裂切除术。常见护理问题•疼痛与排便时肛门扩张和刺激肛管括约肌痉挛有关。•便秘与病人惧怕疼痛有关。•潜在并发症:切口出血、尿潴留、大便失禁等。【护理措施】•1、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增加膳食中的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少食或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2)坐浴:水温40-46。C,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3)疼痛护理:遵医嘱适当应用止痛剂。【护理措施】•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肠道准备:术前3日少渣饮食,术前一日流质饮食,术前日晚灌肠,尽量避免术后3日内排便,有利于切口愈合。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切口出血:多发生与术后1-7天,常见原因多为术后便秘、猛烈咳嗽等导致创面裂开、出血。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同时密切观察创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切口大量渗血,应紧急行压迫止血,并报告医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尿潴留:多由于术后早期神经反射引起。鼓励病人术后尽早自行排尿,若有困难,可采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的措施,必要时行导尿处理。健康教育•1、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含纤维食物,如:芹菜、苦菜、蕃茄、白菜等,使大便排泄通畅。•2、术后一周可做提肛肌锻炼,每日2次,每次2分钟,十天后可做肛肠内治疗5次,有扩肛、止痛,软化疤痕作用。•3、出院后1~3月返院复查,若有出血、疼痛、分泌物多及时复诊。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好发于青壮年•由肛腺感染或肛周皮肤感染、损伤所致•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临床表现◆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肛周持续性跳动性疼痛、便时加重---局部红肿、有压痛--病人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全身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坐骨肛管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