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的内容。•【导入新课】•一个特殊的年代,铜墙铁壁,新闻封锁•未解之谜:红军?苏维埃?共产党的政策?•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加拿大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解题:•《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埃德加·斯诺斯诺和毛泽东1936年斯诺在陕北保安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二、写作经历:•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三、《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简介:•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品评价•«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四、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读目录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目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读书方法指导•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