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导学案授课班级六学科数学主题面的旋转任课教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方法1、问题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尝试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实现全优的教学效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训练—评价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引入主题5分钟创设问题情境1、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学生回忆旧知,引发思考。指名回答。巧妙转化探索新知25分钟创设思维情境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内交流。请学生想象后回答自己的想法。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组织汇报。学生独立总结在小组内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规范指导提升能力8分钟创设自主合作学习情境1、通过面的旋转,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1)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题。(2)学生活动。(3)交流结果: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圆柱、圆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评价。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台、球和圆锥的形成过程。(4)思考与交流: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介绍一下这几种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2、寻找这几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课本第2页“找一找”。(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总结归纳提升意义2分钟创设反思情境1、【教师话白】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和体会?2、教师补充。1、学生总结知识点。2、谈体会第二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引导回顾呈现目标5分钟创设导入情境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面的旋转关系,本节课继续学习.明确学习任务规范指导深化理解20分钟创设规范指导情境1、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认识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2、在每一小组内,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点并交流。3、汇报(1)圆柱特点(2)圆锥特点(3)比较。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不同点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圆柱体有无数条高,而圆锥体只有一条。)④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哪些物品是圆锥体呢?学生举例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完成,先在小组内由学科长检查,然后全班交流。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3、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特点。①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②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问题训练小组评价13分钟创设问题训练情境1.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2、教师逐组检查、指导。1、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2、学科组长组织班内展示汇报。总结归纳把握重点2分钟创设反思情境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