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髋关节的功能评分标准众多,但多为几种基本评分标准的改良或演变。其中,国内的评价标准有北京方案(1982),北戴河标准(1993)和分项百分制髋评分(1994)。国外有很多种评价标准,如:Larson评分(1963)、Goodwin评分(1968)、Harris评分(1969)、Adersson评定法(1972)、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1972)、Charnley改良的MerlD’Aubigne评分标准(1972)、Mayo评分标准(1985)、JOA髋评分等评价标准。其中有许多评分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明的,其代表为Charnley评分和MerlD’Aubigne评分。这些评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疼痛、行走和关节活动等。总分多采用18分制,评分结果根据总分多用优、良、中、差的形式表示。这类评分法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优至差所对应的总分的差别。Harris评分主要在北美应用,Charnley评分则多在欧州应用,国内多应用Harris评分、北京方案、北戴河标准和分项百分制髋评分。一:Charnley评分:(18分制)该标准最早由Ferguson和Howorth于1931年提出,1972年,Charnley的改进标准得到欧州国家的广泛认可,使用者甚多。该系统虽历经修改,但考评的内容未作变动,共有疼痛、功能和活动度3项,每项6分。Charnley的改进包括在评分前先将患者按行走能力分为三类的概念:即A类表示患者仅一侧髋关节受累,无其他影响患者行走能力的伴发病;B类患者双侧髋关节均受累;C类患者患有其他影响行走的疾患,如类风湿关节炎、偏瘫、衰老及严重的心肺疾病。Charnley认为,A类和行双侧髋关节成形术的B类患者适于进行三项指标的全面考评,而仅行一侧髋关节手术的B类和所有C类患者,只适宜进行疼痛和活动范围的评估而对其行走能力的评定应谨慎进行。并且该表格评定标准相对单一,每项标准的分值所占比重相同,没有侧重,最终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客观的反应患者康复的情况。二: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价(18分制)髋关节功能评价常用的是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价(附表),分别从A:疼痛、B:运动幅度、C:步行三方面评价,三项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或以下为差。A.疼痛0分:持续剧烈疼痛1分:疼痛影响睡眠2分:活动时痛3分:疼痛可忍受,允许一定活动4分:活动后痛,休息后消退5分:偶有轻度痛6分:无疼痛B.运动幅度0分:髋关节强直在畸形位1分:髋关节强直在功能位2分:屈40°以内,可少许外展3分:屈40°—60°4分:屈60°—80°,可系鞋带5分:屈80°—90°,外展25°6分:屈90°以上,外展40°C.步行0分:卧床1分:用拐杖能走几步2分:行走时间、距离明显受限3分:用手杖行走不足1小时,不用手杖行走困难4分:手杖行走1小时以上,不用手杖可短距离行走5分:行走不用手杖,轻度跛行步行正常6分:步行正常该标准是经Charnley评定标准改良而来,但其主要标准还是和Charnley一样,分为疼痛、步行和活动度三种,较为单一,没有侧重点。其相对于Charnley标准优点是对最终的评定得分增加了等级的评价,例如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三:北京评分标准(18分制)1982年,我国专家讨论提出了国内自己的《髋关节置换评定标准试行方案》。它以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三者为主要项目。每项分成6级,每级记1分,6级最好,1级最差。疗效总评定由很差至优良也分成6级:优良:16~18分;很好:13~15分;好:10~12分;尚可:1~9分;差:4~6分;很差:3分。该方案较上述两方案详细全面、适用、易于对比。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百分制)Harris评分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常常用来评价保髋和关节置换的效果。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小于70分为差。姓名:_____性别:__年龄:__床号:__住院号:_____电话:_____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得分项目得分Ⅰ、疼痛无(44)轻微(40)轻度,偶服止痛药(30)轻度,常服止痛药(20)重度,活动受限(10)不能活动(0)Ⅱ、功能1、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