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一、规划研究概述(一)规划研究背景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2011年底,全市GDP突破千亿元大关,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战略。发展光热产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光热产业和黄冈市现有产业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力发展这一新兴产业,必将提升黄冈市工业产业化水平。《黄冈市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当前至2020年黄冈市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确保为黄冈市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指导。(二)编制依据本规划制定主要依据国家、湖北省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和黄冈市相关的规划和政策。(三)编制范围本规划中的“太阳能光热”包括:太阳能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技术领域。本规划的范围包括:目前技术发展比较成熟、有一定产业基础、国家扶持政策比较明确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已被国家列为产业政策调整重点、在我国市场刚刚启动、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的太阳能中温产业和太阳能高温热发电产业。同时注重加强全市相关上下游产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带动玻璃、型材、窑炉、钢构、精密加工和建筑等相关产业转型发展。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光热产业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发展光热产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冈市作为试验区成员之一,在设计发展路径时,就确定把黄冈建设为现代制造业工厂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吸纳区、中高等运用人才培养区和都市居民近郊旅游区。随着认识和实践的逐步深入,全市上下对“两型社会”建设形成广泛共识,认为黄冈市经济发展必须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循环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谋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光热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工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优严重制约着黄冈市域经济整体素质。“十一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8.6∶38∶33.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7.8和13.1个百分点,工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传统产业为主,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集中度低、高科技产业比重小。从污染情况看,工业结构性污染是我市最大的污染源,全市近80%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来自于传统产业,单位GDP能耗高。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黄冈今后经济增长的后劲和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光热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光热产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进行培植,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抓住了全市实施工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工业强市战略的关键。发展光热产业是培育支柱产业的重要途径。新能源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将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关键突破口。科技的创新推动了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聚集和形成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黄冈要实现“三个跨越、三个崛起、三个提升”的目标,就要抢占先机,大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同时一些现有产业与光热产业契合度高、区位优势明显、个别掌握原创核心技术的企业已开始进入光热领域,为全市发展光热产业打下良好基础。发展光热产业,必将提升黄冈工业化水平,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二)光热产业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是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重点方向。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规划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2009年,国家能源委员会提出将加快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