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公瑾(jǐn)樯橹(lǔ)羽扇纶(lún)巾B.酹(lèi)江月雄姿(zī)早生华(huā)发C.狼狈(bèi)已而(ér)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料峭(qiào)一蓑(shuāi)烟雨【答案】C(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答案】D(A.姣—娇;B.涛—淘;C.川—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澄明空灵的气息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上空萦回,沁人心脾,涤荡肺腑;美轮美奂的青松在山间起伏,荡起纯美的山风绿云。B.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C.在谍战戏、宫斗戏轮番轰炸的态势下,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却画面明丽天然,情感朴实动人,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中可谓空谷足音。D.高铁票价打折只是铁道部门的一个小举措,但通过这个小举措我们可以管窥蠡测,看到了铁路部门能真正从实际出发,不断满足旅客的需求。【答案】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合语境。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合情境。D项,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不合语境。)4.下列句子中的“国”字,与例句中的“国”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国神游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妇人暂而免诸国。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答案】A(例句和A都当“地方”讲。B.国家;C.国都;D.国家)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答案】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6.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答案】D(“象征手法”不对)7.对《定风波》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B.“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C.“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场厌倦而立志归隐的倾向。D.这首词即景生情,因自然之景而谈人生哲理,在简朴之中见深意,寻常之处见波澜。【答案】A(词中开头表现了乐观开朗、无所畏惧的精神,但结尾明显透露了归隐的想法,所以A项不妥。)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