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演绎《永远的白衣战士》文/郭学萍【背景】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本周一、周二的两节语文课上《永远的白衣战士》。按照原先的计划安排,这两节课都由我的实习生上。上课之前,我把她的教案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她的设计比较平庸,属于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常见构思,参照了一些网上的教学设计。我对她说:“别人的设计永远是别人的,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完全抄袭。毕竟教学对象不同,教者各自的功力不一样,纵使完全相同的教案,也会有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你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带有你自己的思考,你的课堂应该绽放出你自己的思想。”接着,我又对她说:“对于这类比较长的文章,尽量不要从头至尾,逐段逐句地串讲,会让学生逐渐疲乏。相对而言我喜欢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收大放的设计思路。要舍得放弃,要敢于取舍,面面俱到就等于没有重点。”话虽这么说,但对于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实习生而言,这种要求似乎有些苛求。虽然她已经按照我的要求,精心设计了教案,也认真准备了PPT,但是效果依然差强人意。于是,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我,忍不住几次站起来对她说:“这个地方有些难度,让我来讲!”课后,我对实习生说:“你不要觉得尴尬,这很正常,要想课堂上开阖有致、收放自如,需要一个长期砺炼的过程。”《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非常感人肺腑的报告文学,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中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虽然文章写得很感人,但是因为非典毕竟已经过去,再加上那个时候孩子们还很小,他们对这场罕见的瘟疫并无多少记忆和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便有了这样的演绎: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情境导入师:(放背景音乐,播放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短片)同学们,2003年春节前后,无情的非典在我国肆虐横行,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也许那场战争离我们已经渐渐远去,但是我们怎能忘了那群最可爱的人,那些投身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其中有一位普通的护士长,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自己却牺牲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就是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走近这位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师用语言描述情境,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把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2003年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无论是略带忧伤的音乐,还是教师深情的叙述,无不体现出这堂课的“情感”主线。背景音乐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积极的调动。)2、字词契入(多媒体出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舍生忘死、舍己为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师:这组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师:请围绕课文内容,任意选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生:白衣战士叶欣在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役中,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不怕牺牲,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生:在2003年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年仅47岁的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把一个又一个非典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医护工作者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保卫战,他们就是伟大的白衣战士。(词语教学课课都有,篇篇雷同——正音、析形、释义,就像程咬金的“三斧子”,一辈子就这个招数。能不能另辟蹊径,根据每一课词语的不同特点,寻找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动些心思,换些法子,让词语教学摆脱常规的流行模式,成为契入文本的亮点。学生通过练习用所给的词语说话,初步实现了对文本的概括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下面的环节也就如剥竹笋,层层展开。)二、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1、理解高风险师:扫除了生字障碍,下面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