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训练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基础过关]“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4~5题。4.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5.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降水C.风力D.洋流6.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7~8题。时间(年)项目1961耕地面积(km2)400521森林面积(%)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13691087雨季地表径流(亿m3)7.18.2水土流失面积(km2)6110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41.560.17.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8.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9.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统计项目1970年1980年耕地面积(万hm2)44.4森林覆盖率(%)1810气温年较差(℃)3338年降水量(mm)430370河流含沙量(%)1.54.5人口(万)3035(1)该地区1970~1980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有:耕地增加了___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__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区人均耕地________(填“”“”减少了或增加了),相差________%。(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能力提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植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0~11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10.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11.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据此回答12~13题。12.据图分析我国此时的季节是()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13.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B.美国农民正收割小麦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D.北京寒梅绽放14“”.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15.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像由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它们对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