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案例和反思西南地小学王佳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二、教材分析例4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六、教学方法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七、教具准备:挂图八、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口算2、下面我们先做两组练习题。出示:42÷6=7×6=120÷6=20×6=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7÷3=3×2+1=45÷7=6×7+3=通过做题你又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上两个规律。利用这两个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验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两个关系式来解决除法的验算问题。(板书:除法的验算)(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谈话:老师想买一些奖品发给表现好的同学,(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老师给你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20(本)谈话:他算得对吗?你怎么知道的?小组讨论。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指板书:商×除数=被除数。)(a)、学生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213÷3=71431÷7=63(b)、计算并验算:156÷3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老师给你100元买红色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板书:100÷7=14(本)……2(元))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思考: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师: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