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理论与案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蓬勃发展,各种财务舞弊问题也愈演愈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而不管是从经济社会稳定的角度,政府监管便利的角度,还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完善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提高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效率效果,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但由于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这一范畴较大,本文则主要从其下一分支,即上市公司的内控角度出发,意图为提高上市公司自身内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快速和稳健发展。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犯罪和财务舞弊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当世通公司和安然公司被揭发会计信息作假,存在财务舞弊现象之后,上市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缺位、失灵的现象也进一步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的高度重视。而在各种外部监督手段和监察途径难以有效达到预期监管目标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也开始逐渐从企业内部的自发性治理机制向政府的强制性调控转变,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自身的监管部门也开始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公司内部来,力求将财务舞弊案件控制在其可能发生的根源处,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限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慢于欧美等国我国学术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正式探索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在充分参考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思想和发展经验的同时,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思想初具雏形。而随着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开始逐渐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健全、不完善的,而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就是处于劣势的。其次,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缺位和失效有时候并不会在短期内就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不良影响,于是乎就造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不重视或者是忽视的现象。最后,受制于上述所说的制度缺陷和执行不力,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内部控制整体环境也是较为松散和不稳定的。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在很多方面都是无序且混乱的,还需要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其有效性。(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一些国内文献及相关实际案例(如三鹿、中国远洋和云南绿大地由于内控失效导致的决策失误案和欺诈上市案等)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足或者是严重失真;企业资产管理无序、混乱;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平衡,容易发生财务舞弊;股权比例不合理,相应规章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匮乏,风险管理欠佳;企业组织结构失衡,内部公司治理难以有效进行;企业管理层和监管层之间信息沟通不对称不透明监管失去作用。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研究(1)内部控制制度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人为疏忽或人谋不臧,从而使得各部门各单位均能依照相关政策计划、法律法规办事,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资源运转快速且有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财务舞弊和财物犯罪,最终实现组织的有效运营。(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两方面出发,以表格形式说明存在问题。表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企业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对废旧材料及残料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容易发生财产物资数量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