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二、说教法和学法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说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能帮助老师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1、动手操作。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平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4、发现联系。(1)让学生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2)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然后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