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野三坡旅游开发各项得分比较通过将野三坡的旅游开发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开始规划旅游线路,开发旅游项目,像在能够充分显示历史文物遗迹和地质景观的龙门天关、百里峡等地,可以在途中建设一些方便休息的设施,让游客更加舒适便捷地在例如拒马河参加滑沙,戏水等项目;在白草畔采摘野果,观赏野生生物等;另外还可以设置陈列展览区域,安排专业讲解员给游客科普地质知识,介绍金华山景区的历史文化等;使游客体验农家乐趣的同时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惬意。二、野三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野三坡旅游发展现状1.发展原因旅游作为涞水县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涞水县经过初期开发、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旅游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野三坡从“山高坡陡石头多”的穷乡僻壤,发展成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桂冠的超大型景区。以野三坡为重点的涞水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县最具潜力、最有优势和最富活力的特色产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县全力实施旅游产业升级工程,干成了一大批工程和实事,旅游服务全面改善,旅游市场全面拓展。野三坡景区2001年门票收入仅730万元,到2007年,野三坡全年共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660万元,旅游总收入3.5亿元。野三坡每年都有新变化,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呈现出速度越来越快、效益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以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复、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和综合经济效益跨越式增长为标志,涞水旅游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正驶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由于交通极为便利:北京到太原这段铁路在此处建有百里峡和野三坡这两个标准中间站台,这两站处于百里峡与拒马河这两个主要景点,所以在这里旅游可随时乘坐火车到达太原和北京。在公路部分,东距京珠高速仅80公里,北距京包高速不足100公里,108国道横贯景区,通过纵横交错的省、县道与107、109国道及京珠、京包高速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因此野三坡被称为太行山北段重要的交通枢纽。借助野三坡这一旅游景点便捷和特殊的交通,涞水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托政府规划野三坡为环京津生态休闲基地的机会,大力筹划高速发展,将目标定为三年门票收入达亿元,同时做好绿化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吸引游客,并且随着旅游景点的高速发展,涞水县牢牢抓住京津冀都市圈兴起的机会,加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逐渐迈入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2.发展规模由于该景区在国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涞水三坡镇的村民也纷纷借助河流、山场、菜地、果园、农家庭院等自然资源开展农家游这种形式的产业,包括休闲、漂流、采摘、观光等项目,其游客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7年野三坡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425万人次,门票收入8660万元,创社会效益11.5亿元,成为三坡镇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涞水县野三坡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与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与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拉开了距离。截止2017年底,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各种宾馆、饭店、农家院床位近5.5万张;2017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5亿元,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到了2017年底,从事旅游接待的经营单位床位达5万余张,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亿元,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床位从2.5万张飙升到5万张,上升率200%;而客源是从260万人次上升到360万人次,上升率138%。显然,床位上升速度显然大于客源增长速度。结合几天的走访,通过与当地经营业主和游客的对话,深感野三坡作为一个全国乡村旅游的典型,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中还有相当多值得去探讨的问题。3.发展模式(1)以民俗文化为依托类型野三坡以独特的乡村风光,农业生产和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农业娱乐型模式。主要是依托原有的古镇建筑,融入古朴的文化气息,保留建筑的原貌,将本土的民居、地形地貌与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古朴与现代的融合,辅以打谷场、农家铺子、鱼塘、菜园、草棚、水车、流水、小桥等具有代表性的农家场景,融观光、作画、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