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英语教学这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收益颇多。我深刻认识到要扣好第一粒扣子,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乐于学习,守时守信,孝敬父母,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下面我想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英语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目的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增加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发挥英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也讲到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岗敬业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指人以其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使其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的,而在学校里是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的英语课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二、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侧重点放在英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德育的渗透功能。片面认为德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自己所教授的英语相互独立,各有分工。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应由德育课教师来负责,致使英语教学与德育严重脱离。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如爱国、感恩等。如湘少版四年级下册课本中介绍了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名称和国旗。希望孩子们在中外文化的对比学习中,能增强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初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进行父母亲生日问候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三、德育教育推行的必要必要性1.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既要吸收外部信息,也有义务向外传播中华文明。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忘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解释中华文明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一味的去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知识。英语词汇中没有自己的文化词汇,如:汉字、剪纸等如何用英语正确的表达,知道的学生甚少。这说明了英语教学对外传播母语文化功能的缺失。作为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的英语教学必须注重道德渗透功能,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弘扬民族文化。2.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课堂.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结合目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学校教育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四、德育教育具体对策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目前英语教材中专门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含量较少,没有足够的接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同样的话题,比如在介绍国外传统节日时,我们可以传授一些我们本民族相同话题的词汇。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推动英语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