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乡空间结构》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视频和图片等资料,知道城镇和乡村的概念及其景观特点与差异。2.运用示意图、视频和图片等资料,知道城乡土地利用特点及其差异。3.运用示意图、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认识和归纳城市主要功能区的一般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及特点。2.知道功能区的形成原因与过程。3.掌握主要功能区的一般特点、相对位置关系及原因。【教学难点】1.分析和比较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布区位及一般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布局的原因。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贵州黔东南的“醉美乡村”》,大致了解乡村景观的一般特点,由此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城镇和乡村的特点及其差异等知识的兴趣。〔揺啟视频)贵州黔东南的“醉英多村”【讲授新课】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既有各级城镇,又有广阔的乡村。人口和产业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镇,城镇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你知道城镇和乡村的概念是什么吗?城镇和乡村景观有什么差异呢?城镇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有何特点呢?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学生进行课前活动探究1: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特点及差异。阅读教材P26“探究”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1.读图2-1、图2-2、图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2.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3.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可能的答案)1.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2.略。3.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板书)1.乡村和城镇的概念和特点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乡村?2.什么是城镇?城镇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2.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一般特点: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以下特点:①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③各类建筑聚集;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等。接下来教师继续展示和播放乡村和城镇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沪*4农用地——不稻田疑迎甲一城市交i#用地未和用地一超地:M啓规疵}安礦西递村城市景观{播故视预〉城市(板书)2.城乡土地利用类型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具体含义和用地方式各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板书)3.城镇和乡村土地利用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城镇土地利用的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乡村土地利用的作用是什么?有何特点?城韦中白勺谭地企园生:(可能的答案)2.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城镇与乡村明显不同,城镇土地利用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1)城镇土地利用的含义: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作用: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2)乡村土地利用的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特点: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教师继续展示乡村“农业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