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正常指标项目名称项目代码项目正常值正常值增加与减少对身体的影响血压BP140/90mmHg三正常值正常值W90/60mmHg血压增高引发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猝死'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血压降低低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全身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引起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急性低血压还可以引发休克、昏厥。体温T正常人腋下一般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度。低热体温~38度。中度热体温38~39度。高热体温在39度以上。超高热体温在41度以上。体温增高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体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失调。发烧是罹患某些疾病时的重要表现之一,通常是先病后烧,针对性治疗后,病愈烧退。而原因不明的发烧,实为有因,只因病初或隐匿。体温降低在医学上是指人体温在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的症状。脉搏P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脉搏过快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或致心衰'肺水肿等。脉搏过慢有些药物是会引起心率减慢的。排除以上因素,那就是疾病问题,多数是由心脏引起的。呼吸R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高压'麻醉药过量等)。二血液检查项目名称项目代码项目正常值正常值增加与减少对身体的影响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正常值增高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病理的增高是指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正常值减低血红蛋白偏低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细胞分化成熟出现障碍。此外在慢性肝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的破坏亦有一定的影响。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还体现在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常见症状有:疲倦'虚弱'头昏眼花'呼吸急促和胸痛'心悸'贫血脱发,严重贫血症状如皮肤'舌头和指甲发白等红细胞RBC成年男性~X1012/L成年女性~X1012/L儿童~X1012/L新生儿~X1012/L绝对增多:①病理性:严重的先天或后天性心肺疾患;造血干细胞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生理性:高原生活'初生儿'剧烈体力劳动。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妇女妊娠中后期,血容增加原料相对不足造成。相对减少:造血原料缺乏、造血障碍、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白细胞WBC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成人(〜)X109/L;儿童(〜)X109/L;新生儿(〜)X109/L。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血小板PLT100300X109/L血小板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血小板: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嗜中性粒细胞N中性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E占白细胞总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