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探究“地心说”与“日心说”一、探究“地心说”与“日心说”::•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主要有哪些看法?•2、“地心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日心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日心说”为什么能战胜“地心说”?•试举例说明。•5、“日心说”的观点是否绝对正确?二、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建立二、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建立的过程的过程•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2、开普勒的导师是谁,他认为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3、开普勒开始认为天体做何运动?•4、开普勒最后研究的结论是什么?三、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三、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容和物理意义..开普勒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探究椭圆轨道特征:探究椭圆轨道特征:椭圆动画图钉图钉F1F2PO做一做:开普勒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高中阶段对行星运动的近似化研究:虽然,行星的运动是椭圆轨道,运动速度大小不断的变化,但实际上,多数大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所以①多数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②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③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总体来说,就是把行星的运动看作为匀速圆周运动处理,对应的半长轴即为圆的半径。R3/T2=k例1:有两个行星,它们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之比为。例2: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之比为。22:1运用开普勒定律解决问题:22:1例3:某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近日点A到太阳的距离为r,远日点B到太阳的距离为R。若行星经过近日点时的速度为vA,求该行星经过远日点时的速度vB的大小。运用开普勒定律解决问题:AA1BB1rR行星或卫星中心体半长轴(x106km)公转周期(天)K值水星太阳5787.973.36×1018金星1082253.35×1018火星2286873.36×1018同步卫星地球0.042411.02×1013月球0.384427.3221.02×1013探究K值的决定因素:运用开普勒定律解决问题:例4:一种通信卫星要“静止”在地面上空的某一点,因此它的运行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请你估算:通信卫星离地心的距离大约是月心离地心距离的几分之一?•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验观察手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相结合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需要合作精神。三、探讨行星运动定律建立过程中三、探讨行星运动定律建立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材料:•“第谷20年一直观测火星,在他以前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大约是10’,第谷把这个不确定性减小到2’。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健性支持。”“开普勒勒七十余次尝试所得的结果都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至少8’的角度偏差”,“对第谷的数据的精确性深信不疑……这不容忽视的8’也许正是因为行星并非做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第谷与开普勒的美妙组合。”•“布鲁诺由于坚持日心说被教庭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一、“地心说”与“日心说”地球是中心→太阳是中心→宇宙无限(科学精神推动了认识发展)二、行星运动定律1、轨道定律:-----------椭圆2、面积定律:-----------V近>V远3、周期定律:-----------R3/T2=k(K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小结课外探究:课外探究:•1、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2、中国航天技术目前的水平怎样?探测月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参考网站:中国探月网----http://www.clep.org.cn/index.asp?modelname=index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chro.cp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