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部队基层管理干部工作困境与激励手段优化——以武警部队基层管理干部为例二、论文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文化思想越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思潮的蔓延,对武警部队基层一线指挥员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少数基层干部出现纪律松散、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部队传统的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受拜金主义思潮和地方单位工资福利水平相对较高的影响,在部分基层干部产生“早点转业,到地方上发展”的想法,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精力外移。2.研究意义(1)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得出影响现阶段武警部队基层干部建设的主要因素,建立武警部队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内容和框架体系,得出提高武警部队基层干部战斗力的激励措施。武警部队作为一种公共社会组织,研究它的激励机制可以完善公共组织激励理论。(2)可以指导武警部队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的设计,完善现有的基层干部激励制度。激励机制研究可以为武警部队基层干部职务晋升制度、工资体系、部队文化建设等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指明科学正确的方向。基层干部是武警部队的桥头堡和基石,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基层干部的战斗力,还可以实现武警部队的又好又快发展。三、国内外研究1.国外研究本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B.Watson)提出的激励管理,开创了行为主义激励论的开端。该理论的实质就是“刺激—反应”,即通过适当的刺激手段作用人的神经系统,从而引导被激励者的活动朝着激励设定的方向发展。例如,金钱就是主要的刺激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在基础上提出了激励强化理论,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外部的强化因素深刻的影响着人的行为,例如有利的行为结果会使得行为会重复出现并强化激励作用,不利的行为结果会削弱刺激或消失。因此,诸如肯定、表扬或否定、批评等反馈措施,可以有效地影响作用人们的行为。2.国内研究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激励”这一名词自提出以来,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见解[9]。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激励是一种满足人各种需求的心理活动,该心理过程能够激发人们朝目标努力。组织行为领域的学者认为激励主要是一种动机发生器,它能够激发出人的内在动力,使得人的行为朝着组织的目标发展。人力资源方面的学者则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感到:才有所用,力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赏,自觉地努力工作。四、论文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图书馆提供的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关的研究,并购置了部分与该主题相关的书籍。希望能够对学术界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整理。进而为后期深入研究半淞园路社区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与资料准备。三、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一、引言二、相关概念(一)武警部队(二)武警部队基层干部(三)武警部队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三、武警部队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一)工资福利机制(二)晋升机制(三)考核机制(四)奖惩机制(五)培训机制(六)社会保障机制四、武警部队基层管理干部激励工作困境(一)薪酬激励水平偏低(二)干部考核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强(三)奖惩制度不科学(四)不同类型基层干部激励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五、武警部队基层管理干部激励手段优化措施(一)树立先进的激励理念(二)制定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第三方考核(三)加强依法治军建设(四)创新培训形式(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结论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第1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第2~4周根据写作提纲收集论文的素材和资料,撰写论文初稿;第5周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第6周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第7周完成初稿的修改,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修改二稿;第8周完成二稿的修改,交指导教师审阅;第9~10周根据指导教师反馈的意见,进行三、四稿的修改;直至导师认可,最后定稿打印、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