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述评——现状、不足与展望二、论文的背景和意义党的二十大以来,在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群体出现了广受诟病的“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抱怨以及“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等职业倦怠现象。尤其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公务员队伍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相关理论概述,并发放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地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之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总结出了造成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因素主要出现在组织体制结构、薪酬奖惩制度、社会期待和个人主观情绪等方面,最后结合被调查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创新行政体制、推行激励薪酬制、注重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缓解公务员社会压力以及对公务员自身进行心理疏导等。分析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对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务员工作效率、促进公务员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出国内公务员倦怠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公务员倦怠的现状等基本情况,分析搜集的相关文献,提出有实际价值、可借鉴的对策与建议。三、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一、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相关理论基础(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概念(二)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理论基础二、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现状(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1.调查问卷的设计2.调查问卷的发放3.调查问卷的回收(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1.被调查人员构成2.公众的职业期待方面3.公务员的态度方面4.江苏省M县公务员现状三、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一)体制僵化,缺乏创新(二)薪酬制度,缺乏激励(三)社会期望,压力增大(四)个人心理,难以疏导四、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建议(一)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活力(二)改进薪酬制度,提高工作热情(三)优化社会环境,缓解职业压力(四)注重心理疏导,重建积极情绪结论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第1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第2~4周根据写作提纲收集论文的素材和资料,撰写论文初稿;第5周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第6周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第7周完成初稿的修改,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修改二稿;第8周完成二稿的修改,交指导教师审阅;第9~10周根据指导教师反馈的意见,进行三、四稿的修改;直至导师认可,最后定稿打印、提交论文。五、参考文献[1]缪国书,许慧慧.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7(05):61.[2]寇晓南.基于积极心理视角研究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J].重庆行政.2016(10):07.[3]梁学荣.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06):04.[4]谢治菊,朱绍豪.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成因与干预—基于G省的实证调查[J].宁夏社会科学.2020(03):48.[5]陈树文,曹阳阳,刘媛园,任亚杰,常茜.基于多视角的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J].江苏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6]王艳.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H镇为例[D].南京大学.2019.[7]张永辉.成都市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8]张剑飞.长春工业大学[D].江苏省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2018.[9]霍冲.W县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10]陈蕊.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曲靖乡镇的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7.